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保健园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保健园

传统心理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心理保健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8


健康,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经历了非典疫情之后 ,健康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心理保健已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现代人工作紧张 , 生活忙碌, 面对喧嚣的世界, 要始终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情, 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更需要自身的修身养性 , 所以心理保健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追求 。众所周知,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蕴藏了丰富的心理养生思想。因此, 研究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不仅具有继承与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意义, 而且对现代人的心理保健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传统心理养生思想的分析

所谓心理养生, 就是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临床研究发现, 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 如果人们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就可以使其生理功能处在最佳状态, 不断地创造出优异成绩;相反, 如果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就会降低或破坏其生理功能, 不仅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还可能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其实 ,心理养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我们的祖先就已十分重视心理养生问题。虽然古代没有健康心理学或心理卫生学 , 但是中国古代却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养生思想 ,这些心理养生思想主要蕴涵在道、儒、医等诸家的著作中,其中以道 、儒 、医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

传统心理养生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道家最重视养生 ,其养生论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明显优势 ;二是道家思想对其他各家都有一定的影响 。道家心理养生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顺应自然 、效法自然以养生 ,是一种出世的思想 , 主张返朴归真, 摆脱繁复的人际关系来寻求个人价值, 崇尚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传统心理养生思想对现代人心理保健的启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 ,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就人类自身来说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心理危机 ,最大的痛苦源自心理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曾预言:从现在到 21 世纪中叶 ,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心理保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 怎样科学地进行心理保健呢 ?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养生理论与方法,现代人进行心理保健不仅要洋为中用, 更要古为今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地加以吸收和利用。借鉴古人的心理养生思想, 寻找化解心理紧张 、调适心理状态的良药,维护心理健康, 提高心理素质, 从容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心理挑战。因此, 传统心理养生思想对现代人的心理保健有一定启示 。

 (1)整体保健观。现代人首先要树立整体保健观念 ,中国传统心理养生思想主张整体养生, 认为生理、心理、自然和社会等因素都对养生有影响。这和当代健康心理学提出的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相一致。每个现代人都既要关注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也要重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心理保健中的作用。在进行心理保健时, 要做到形神共养,力求形神合一, 且要以养神为主。同时还要内外兼顾, 既要保养身心 ,避免身心疾病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又要注意防止外部不良因素对身心的侵蚀 。

(2)以情制情观 。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像西方人那样热烈奔放 , 而更倾向于在礼教约束下的沉静、自律 、内敛 。因此, 以情制情观在中国人的心理保健中有独特作用。中国古代养生学家很早就发现不良情绪的致病作用 ,便从五行相克的基本原理出发, 提出情绪与情绪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用一种情绪可以抑制或调节另一种情绪 。研究表明 ,在正常的情况下制造一种氛围, 采用怒胜思疗法或喜胜忧疗法等可以使被压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 将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

3)动静结合观。心理保健时既要注重保持恬淡、平和的心态, 又要适当运动, 通过运动来维护身心健康。老子、孔子等都主张清净养生 ,《皇帝内经》也认为清净可以养神, 而运动可以养形怡神。华佗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 明确提出既要以动养形 ,亦要适可而止,所谓“动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也”是他对以动养形生理机制的最好注释。

在线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