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百科

“社交生活无法真正地满足我” |内向者:他们其实更了解自己

发布时间:2018-11-15

来源:公众号  KnowYourself

上个周末,我被一位好久不见的学姐拖着参加了一场校友会。作为一个典型的不善社交的内向者,我虽然在三小时里强撑着和十几个不认识的校友寒暄、聊天,但在半夜终于回到家里、打开卧室门的一瞬间,我就像一滩泥一样瘫倒在了地毯上。即使并没有喝酒,却只觉得头晕乏力,如同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

这种体验让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研究,说的是对于一些内向者来说,如果经历了太大强度的社交,他们真的会像喝多了酒一样,出现“宿醉”般的体验。Courter提出,“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指的是由于接受超出自己承受范围内的社交刺激,引起精神或生理上的不适,这种体验和宿醉很像(Courter, 2016)。

当所处环境的社交程度超出了预估和承受范围,比如原本以为是小聚会,却意外多了几个陌生人;原本做好了待两小时的准备,却过了五个小时还没结束;原本一周只想安排3天时间会客,结果却每天都有客人来访……那种感觉又焦虑又不耐烦,然后开始手心出汗,头晕,耳鸣,眼花,呼吸困难,无法思考。

以上就是很多内向者不止一次有过的体验。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内向者的社交”。

荣格在1921年提出了内向和外向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他认为/外向的区别在于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内向者的能量指向内部,他们对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安静和独处。内向不等同于社交焦虑/恐惧,不参与活动是他们的自主选择,多数情况下,独处让他们感觉更舒适;内向的人也不一定是自卑、孤僻、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的,相反,他们可能非常适合担任领导者。

尽管内/外向只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特质,但在我们日常的社交中,内向者似乎总是会遭遇更多的苦恼和尴尬,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社交宿醉”。“社交宿醉”给内向者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当Ta环视四周的人们开心地聊天时,Ta可能会进一步怀疑自己:为什么我无法像他们那样自如?我是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人们是不是都会觉得我看起来傻傻的?我是不是不招人喜欢?

内向者在社交中的确会遇到一些特定的障碍:

1. 内向者更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

外界的刺激更容易给外向者带来积极情绪,而对内向者来说则不然。

Depue(2013)等人将70名被试(内向者、外向者混在一起)分为两组并进行双盲测试,其中有一组使用一种叫利他林的药物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使人感到快乐),然后,两组被试都在实验室中观看一部视频。

结果发现,首先,在摄入药物的被试中,外向者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出现显著的多巴胺分泌,感到快乐,而内向者受到药物的影响则不如外向者那么显著。这说明药物的刺激对外向者比对内向者更有效。

不过,药物还是会让两组被试都感受到快乐的情绪。而当他们被询问“你们为什么感到快乐”时,外向者会将所观看的“视频、实验室的环境”等外界因素与“自己感到的快乐”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是这些外部因素引发了自己的积极情绪。而分析内向者在这个问题中的答案,“主观的快乐感”与外界因素之间则没有得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

也就是说,外向者们相信外界因素会让自己快乐,(事实上他们对药物的反应也更明显),而内向者则不会那么明确(事实上对药物这种外界因素的干预,反应也更弱)。

2. 内向者不容易因为眼前的快乐失去理智。

此外,在Hirsh(2010)的实验中,137名大学生进行了大五人格测试,其中包含“外向性”这一项的得分。随后,这些被试需要做出选择:是立即(1个星期后)获得较低的奖赏(20美元),或者长期(1年后)获得更高的奖赏(1000美元)。结果发现,外向性得分越高的人,越容易选择短期内较低的奖赏;外向性得分越低,即越内向的人,越容易选择长期较高的奖赏。

这两个选择分别代表了大脑在面对奖赏时的两种工作方式——大脑面对外界刺激时,有两种对于“奖赏”(rewards)的偏好:“即刻满足”与“延迟满足”。有的人的大脑喜欢即刻满足,享受眼前的奖赏;有的人则会在面对“奖赏”时暂时控制住脑内的冲动。延迟满足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自律程度的指标之一。

而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内向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延迟满足。他们更能够为了长期更大的利益,拒绝掉眼前的诱惑。而社交场合有时是愚蠢而欢乐的,因而他们往往是人群中那个“有点扫兴”、“玩不起来”的人。

3. 内向者更敏感,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受到干扰。

过往研究发现,内向者对刺激更敏感。因此,比起外向者来说,同样水平的外界刺激更容易使内向者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Furnham, 1999)。

在一个实验中,一组内向者和一组外向者在不同程度的背景音乐干扰下被要求完成4项认知测试(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阅读理解、观察与思考的测试)。

4项测试中,随着环境音乐干扰的加强(从安静,到简单的旋律,再到复杂的旋律),内向者的测试得分越来越低,外向者的测试得分则越来越高。其中,内向者在短时和长时记忆上受到音乐的干扰最明显(Furnham, 1999)

当内向者处于社交情境,遇到大量陌生的刺激时,会加速他们能量的消耗。因此,他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都给自己创造一段独处的时间,来给自己“重新充电”(recharge)。尽管独自在家和书本、茶一起待上一天,在外向者看来很无聊,但是这对内向者来说却是必须的。

4. 内向者不太愿意谈论个人成就,因此他们总是不能有效地“自我推销”(self-promotion)。

对于内向者来说,谈论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会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会认为,如果主动谈起自己的成就,而不是由他人自己来发现这些成就,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比如夸夸其谈、咄咄逼人——这些都和自己平日里给人留下的印象、以及社会对内向者的期待不符。由于“自我推销”实际上是社交中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内向者会苦恼于这一点(Alboher, 2007)

5. 内向者想要深度的沟通,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善于应付社交中的表面寒暄。

在日常社交中,寒暄(Small talk)对于很多内向者来说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时,当他们在大街上遇到认识的人时,他们宁愿躲起来,装作没看见,也不愿意和对方打招呼。

LaurieHelgoe(2013)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喜欢人类。他们认为,寒暄是一种,不需要两个人对对方有任何真正的了解,就可以无止尽的继续下去的对话。内向者讨厌寒暄,是因为他们认为寒暄是一种表面的谈话形式,实际上阻碍了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和人进行实质的对话、深度的交流,谈论他们真正在意的话题,而不仅仅是无意义的闲聊;他们也希望能与人建立深度的关系,而不是泛泛地“认识”很多人。

 


不过,内向者在社交时也有自己的长处。Laney (2002)认为,内向者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比如敏感、擅长自省、表述具体客观等都在社交中有独特的好处。

1. 内向者不太会给人错误的信号。

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内向者和外向者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

外向者的表达往往更加抽象、灵活、带有感情色彩,而内向者的表达则更具体、客观、偏向描述性(Beukeboom, 2013)。比如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外向者更可能会说“Camiel很不友好”,而内向者更可能会说“CamielMartin大吼大叫了”。这可能是因为,内向者在说话时更审慎,更倾向于经过周密思考后发言,因此也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理解。

2. 内向者更了解自己。

相比于外向者而言,内向者更喜欢深入思考并善于自省,因此,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往往更加了解,这会帮助他们在社交中表达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Eysenck, 1977)

3. 更容易有深度的交流和关系。

内向者不喜欢寒暄和表面的对话,而是喜欢深度的交流。这也使得他们虽然可能朋友总量不多,但容易和人建立起长时间的、稳定而深刻的关系(Eysenck, 1977)。

4. 内向者更善于观察细节。

尽管内向者的敏感往往使他们在外界刺激面前不堪重负,但这也使得他们对外界的观察更加细致,会注意到一些其他人注意不到的细节。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内向者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Depue, 2013)。因此,内向者脑中吸收的这个世界的细节更为丰富,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社交素材。



很多内向者也许都想过改变自己,但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内向是很难被改变的。那么,作为内向者,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法?

1. 运用口头表达以外的交流方法,比如文字。

内向者的很多特征,比如对外界的细致观察、倾听、敏感和善于内省,都使得很多内向者是好的写作者KY主创们:比如我们就很内向……)。有时候,当你无法用口头语言表达时,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短信、邮件来沟通(Alboher,2007)

 2. 你可以不用谈论自己,而是找到共同的话题。

 

内向者往往会觉得,和陌生人谈论关于自己的事情很不适。但你可以试着和对方在交谈的一开始就找到一个共同的领域,它可以是工作领域,也可以是你们都喜欢的某部电影,某个歌手,或者是最近的某个话题事件。由于内向者往往对外界敏感而开放(open-minded),他们擅于聆听,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短时间内了解别人。因此,找到共同的话题对他们来说不会很难。

3. 即便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也可以把自己放到和少数人的沟通语境里。当你在几十人的聚会上感觉不适,不知道站哪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在大型聚会中,进入和少数人的沟通环境,比如和两三个人就你擅长的话题进行谈论。

4. 假装你和对面的人并不是陌生人。

由于内向者非常敏感和容易被外界刺激唤起,因此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新鲜的刺激)时,容易陷入过度的思考和分析。如果与陌生人的寒暄让你非常尴尬和不适,有时你可以试着假装自己和对方不是陌生人,切换到和熟悉的朋友交往的模式中,这样,你可能会感到更加自如。

5. 做好常用话题的准备。

你还可以试着列出一份“谈话清单”,其中包括一系列对你来说很重要并且擅长的话题,可以问其他人的问题,以及对一些问题的可能的回答。在社交场合中,有很多寒暄都是程式化的,比如“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学过xx专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你拥有这样一份清单,就能够顺畅地应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尴尬的沉默。

 

6. 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

专门帮助内向者提高社交技巧的教练Peter Vogt认为,“自我推销”其实是无论外向还是内向者都可以拥有的一组社交技能。如果你是内向者,你需要克服这个心理障碍,试着把谈论自己的成就变成很自然的事;因为关于你自己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最真实地将他们描述出来。不要指望你不表达出来,别人就会自己注意到它们。而这需要忍受着羞怯去反复练习,可以从和你熟悉的人开始。

7. 有计划地社交,给自己“充电”的时间。

对于内向者来说,“充电”永远是必要的。比如,当你陷入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社交宿醉”,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离开那个令你心烦意乱的情境,创造只属于你一个人的空间。有时候,这个空间不一定是物理的,你也可以在一群人的咖啡店里,坐在角落里塞上耳机。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你要尽量不把自己置于“宿醉”的程度。了解自己能够接受的社交频率和程度,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社交,不要轻易逾越自己的限度。也就是说,你需要“管理”好你的社交(时间、频率、场合等),而不能像外向的人一样仅凭自然和随性。

在线客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