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百科

疫情来袭,大学生应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发布时间:2020-12-21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每个确诊、治愈的消息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处于压力中的人们,常会出现许多心理上的不适,产生恐慌、焦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良情绪反应不仅无法帮助人们战胜病毒的传染,人们采取的各种不良应对策略,还会引发少数人的无端恐慌与猜疑。那么,在抗击疫情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大学生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一、消除非理性认知,减少情绪反应

根据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外部负性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错误认知会导致人们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或者惊惶失措。因此,调整负性情绪要从改变非理性认知着手。一旦出现不良情绪,首先应扪心自问,情绪反应后面隐藏着哪些想法和观念?这些观念符合当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科学认识吗?我们应当针对这些错误观念,进行自我说服,甚至自我批驳,从而实现理性思考。比如,你可以反问自己:我的观点有无证据支持(它缺乏根据,我反应过度),我的想法更深层涵义是什么?(我的想法虽具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意味着糟糕至极)。采用这样的自省方式,能够使个体获得内心相对的平静与安宁,消除不良负性情绪的影响。此外,大学生可以结合权威发布的信息,采取如下认知方式:留意事实和数据,根据事实,判定自己的担忧是否合理(例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医疗方法的发展、新的药物等。


二、放松训练,舒缓情绪

面对疫情,很多学生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此,还可以采用放松训练法来舒缓情绪。放松训练法是以一定的暗示语帮助个体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兴奋性,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想象一个令人放松的场景。第二步,学着排空思维,专注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专注于空气进入和离开鼻腔的感觉。第三步,配合自我指导的放松暗示语,对自己施以暗示,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


三、讲述生命故事,寻求社会支持

当个体因周边疫情而感到恐慌时,社会支持的作用便显得十分重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中所能获得的精神支持。在疫情流行期间,个体常认为自己是孤立无援的,因而会感到恐慌。大学生应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加强与他人的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心理上的支持感不断增强,疫情带来的恐惧感便相应减弱。

居家期间,大学生课余要常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例如在校学习情况,与老师同学的交往趣闻,或者听父母长辈诉说他们的生命故事。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主体应不断发展替代性的故事,生产另类记忆和独特结果,进而重塑生命意义。家族的故事能够给予个体慰藉与温暖,增进和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激发大学生直视困难的勇气,从而减少负性情绪对个体的影响。


作者:

指导教师:孙配贞,江苏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研究生:林泉、韩忝虞,江苏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在线客服
Baidu
map